新闻资讯
*,土壤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同时也严重危害着人们健康安全。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土壤污染弊端日益显现。作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治理、修复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自“土十条”实施以来,各地陆续启动当地的土地污染详查工作,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提供基础支撑。近日,人士透露,2018年将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法律保障。
伴随土壤治理如火如荼开展,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驶入快车道。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的数据,我国受到污染的耕地已达3亿亩,初步预计整个土壤修复的,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上万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2016年9月,土壤修复行业从业人数增1.2万人,从业企业达到2000-3000家左右。
面对土壤修复带来的机遇,仪器企业还需牢牢把握时机,加快土壤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为土壤污染治理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巨大商机。接下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完善服务等是仪器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
(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
(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投资有近1000亿美元。污染土壤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已成为整个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土壤的修复的过程相当漫长,当前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如土壤学、农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科学以及涉及农业、林业、渔业等有关的生产单位和政府决策者的共同努力。
中国土壤污染已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产品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农田已达3600万公顷,污染物类型包括石油类、多环芳烃、农药、有机氯等;因油田开采造成的严重石油污染土地面积达1万公顷,石油炼化业也使大面积土地受到污染;在沈抚石油污水灌区,表层和底层土壤多环芳烃含量均超过600mg/kg,造成农作物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受重金属污染土地达20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土地超过70万公顷,其中13万公顷土地因镉含量超标而被迫弃耕。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正经历着由实验室研究向实用阶段的过渡,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全面的治理时期。